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Coach Edwin

懂得“问”的人,才是赢家。

Updated: Jul 15, 2020



昨天在《天赋人生》第二天的课程进行之前,跟一位学员一起享用早餐,他跟我反馈自己约见朋友时的沟通模式,于是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。


我问他,究竟是讲话多的人主导谈话,还是提问的人?他开始陷入苦思,然后不确定的问我:“难道不是讲话多的人吗?”


“乔布斯的一个问题可以挖走百事可乐总裁”,那么你还认为是很会讲的人才有优势吗?会提问的人,一开口就赢了! 近到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人士,远到那些著名的成功人士,他们都特别善于提问。 毫不夸张的说,有些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成功,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断且合理的提问。 那些会提问的人,一开口就赢了,从而走向成功。

史蒂夫·乔布斯,就是这样一位提问高手,他一开口,就挖走了百事可乐的总裁。 大约在1983年,乔布斯特别钟意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·斯卡利,希望挖走他,并与自己共事。

面对乔布斯伸出的橄榄枝,斯坦利思考了很久,考虑到种种原因,暂时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现在的事业,拒绝了乔布斯,表示双方还是做朋友吧!

这时,乔布斯用上了提问的技巧,说出了至今仍然被视为“最好的销售广告词”的话:“你究竟是想一辈子卖糖水,还是希望获得改变世界的机会?

乔布斯的这句话触动到了斯卡利内心深处的东西,他瞬间被乔布斯这句话打动,离开了百事可乐,成为了苹果的首席执行官。

他和乔布斯一起创造了最棒的产品(第一部Mac)和最棒的广告(“1984”)。

而这也是乔布斯与苹果走向成功重要的一步。我们身边那些优秀且成功的人同样也是特别擅长提问的。那些与老板谈加薪,总是能取得胜利的人,他们除了丰富的实力,同样也存在独特的提问技巧。那些人脉广,且质量高的人,他们在与他人交谈时,涉及到的提问一定是恰当好处的。那些与家人、爱人关系融洽的人,总能把提问变成增进彼此之间关系的润滑剂。

那些会提问的人,一开口就赢了,他们赢得了老板的信任、赢得了朋友的帮助、赢得了亲人与爱人的珍惜,这么一看,他们仿佛赢得了全世界,那么,我们这种很普通,不太会提问的人,也能变得像那些优秀且成功的人一样会提问吗?

当然可以,以下的这篇文章正是要让你变得会提问,开口即赢,赢得全世界!



一、为什么我们不是那个会提问的人?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自己的现状,为什么我们不是那个会提问的人?因为,我们连问题都不愿意提。 想想看,一个连问题都不愿意提的人,怎么可能会变成一个会提问的人。 就像一个人连书都不会去看,那他又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个会看书的人。 而我们又是为什么不愿提问呢?

大体上是这2点原因: 1.认知偏差 2.厌损心理


什么是“认知偏差”?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场景:

有个学生一直都很自卑,成绩不好、反应也慢,看上去糟透了,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来。 怎么办?其实我刚开始是这样想的:“ 既然我什么也做不好,什么都不懂,那我就去问那些懂的人。”

有一天,这学生正准备拿一道题去问老师,结果看到刚刚上去问题目的另一位同学被骂得狗血淋头,大致意思是“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,还来问我,你怎么这么蠢”。看在这学生的眼里,接着就打消了问问题的念头,宁愿自己去琢磨,也不愿意再去问他人问题了,因为,那句话给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问问题的人,都是因为蠢,所以才去问,聪明的人什么都懂,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 这个就是【认知偏差。(上过课的学员可以将这个场景套在-什么是‘智能’的那张投影内容上)


大家成长学习的情况可能跟这学生不一样,但导致的结果大多都是类似的,无形中我们可能就产生了一种“聪明人没有问题,蠢人才会有问题”这样的认知。

什么坏处呢?在那之后,这学生就开始了不懂装懂之路,明明不懂,也要装作听懂了,宁愿自己琢磨3天3夜琢磨不出来,也不会去向他人求助。

这让他的“不懂”变得越来越多,多到连装懂都掩饰不了,本来就已经够糟糕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了。

那什么又是【厌损心理】呢?就是厌恶损失。现在进入第二场景: 当这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了之后,他大致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,拖下去不是办法,问题还是需要去解决,自己适当的还是需要提出问题,于是,他找到了一个机会,鼓起勇气发问问题了。毋庸置疑,简单的问题当然还是被骂了,虽然他了解到了聪明人也会问问题的情况,暂时不存在〔认知偏差〕上的压力了,但别的问题又来了,被骂的时候被同学们听到了,接着就出现了一阵阵叽叽喳喳的讨论声,顿时脸就涨得很红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,本来好不容易准备改变的他,又要回到原点了。

这次事件,让他厌恶被别人议论的感觉,因为在他看来这样他会损失面子与形象,这点就是〔厌损心理〕,因此,他也是彻底戒掉了提问题。

在〔认知偏差〕与〔厌损心理〕的作用下,他连提问题的意识与勇气都失去了,怎么可能做到提好问题呢?


于是在现实生活中,懂得问问题的人就越来越少,懂得问对的问题的人就更少。


那要如何改变现状呢?以下这些方法不妨试试。

a.名人影响法:要从内心里真正认可并不是蠢人才问问题,聪明的人同样也问问题,甚至比蠢人问的还多这样一个观点,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名人的经历。举例: 如果牛顿没有对无意间落下的苹果提出问题,那万有引力的发现者,也不会再是牛顿。

如果爱迪生在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的过程中,没有不断的提出问题,寻找答案,进行改进,那发明灯泡的人很可能也不再会是爱迪生。 如果乔布斯没有对百事可乐的总裁提出问题,那很可能最棒的产品(第一部Mac)和最棒的广告(“1984”)不再属于乔布斯与苹果。

越是成功的人,越喜爱提问题,提问题能让他们不断的思考,从而不断的发现问题,发现了问题,才有机会解决问题,也才有可能变得更好、更成功,看到这里,我相信你若心生感触,那么提问的意识就自然诞生了。


b.本质3问 每当在提问上厌恶损失的时候,问自己这3个问题就好了。

“提这个问题我能得到什么?” (Goal)

“提这个问题我会失去什么?” (Reality)

“失去的东西与得到的东西哪个对我影响更大?” (Option)


当你按照这三个问题问自己一遍之后,逻辑变得清晰,其实你的思路就已经摆脱了偏向潜意识厌恶损失的思路了。 就像拔河,左边是损失,右边是获得,什么也不做的情况下,我们的行为会是厌恶左边,偏向右边的,但通过了这三个问题之后,我们把思路理清楚了,就来到了中心点,公正的看待损失与获得。


再说具体点,拿以上学生的经历来说,面对自己厌恶损失的心理,他问了自己那三个问题之后,答案自然也会思考出来,他得到的是解决问题,考试可能会多拿几分,而他失去的是面子,被别人嘲笑给他带来的影响是虚的,而考试多拿几分,解决问题却是实打实的,那他还是去提问题吧!


你看,我按上述方法提问并回答了一遍之后,厌恶损失的偏爱就没了,理清了逻辑,公正合理的做出了决策,把提问赋予利益具体化,也就有了提问的勇气。



二、提问思维 当我们有了提问意识与勇气之后,我们会变得愿意提问,但愿意提问,并不代表我们能在应该要提问的时候能想起来要提问。 但如果掌握提问思维,那就能大概率的找准该提问的时机去提出问题。


训练方法: 问句化


顾名思义,“问句化“就是尝试把自己即将要说出来的每一句陈述句都变成问句。 比如,对自己说,“我今天一定要学习4个小时”,可以换成问句,“我有多久没学习4小时了,是不是今天要做到了”。 当你与同事发生摩擦,本来是说出一句:“你这件事情做得太过分了”,改成问句则是“这件事情如果私自做决定,是不是不太好”。 在把陈述句梳理成问句的过程中,语气会相对变得友善、合理,问题也会变得容易解决。 如果不断的把每一句陈述句都梳理成问句,你会有一个深刻印象,在什么情况下陈述句换成问句能够更加好的解决问题,这样也自然能更加准确的找到合理的提问时机。


三、提问技巧 好了,现在你有了“提问的思维”,哪怕能找准提问的时机去提问,但如果没有好的提问技巧,提不好问题,也没法提出一个好问题。 从他人的角度来说,如果你没有用合理的技巧提出合理的问题,对方很可能不会去回答你的问题,自然也达不到你提问的目的。


从自我的角度来说,提不好问题,意味着对问题认识的不够清楚,连问题都不清楚,自然也没法取得进步。 这里就再给大家编辑几个提问技巧:


1.封闭式提问:封闭式提问就是你把选项准备好,抛出来给对方选择,这样其实就把范围限制住了,适合对方总是不正面回答,与你兜圈子或者是对方不明白如何行动的情况下去用。 比如,若与女朋友出外,每次特别纠结要吃什么,那如果你不去提出合适的问题,那能纠结至少半个小时,所以下次她每次纠结吃什么时,你就问她:“你是想吃米饭还是粉面呢?“这时她就只能选一个,当她选择了其中一个,其实就已经走向成功了,因为范围一下就缩小了不少。


2.开放性提问:开放性提问则是给予对方一个问题,对方没法用“是”与“不是”来回答。 这样的问题不具备限制性,让对方有更多的想像空间,适合想要增进与对方的关系时用。 大家都喜欢被倾听,如果有一个人你与他说了许许多多的话,他不仅认真倾听了,还能适当给予回应,这样我们会对那个人产生大量的好感,这其中就要用到开放性提问。比如,你公司来了一位同事,是位宝妈,有一次回家的时候你们在路上碰到了,于是就聊了起来,简单的聊了几句,你发现似乎她对她小孩所取得的成就特别骄傲,接着你就可以采取开放式提问的方法,向她提出问题:“你现在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什么呀?”,毋庸置疑,对这位宝妈来说,骄傲的当然是她的孩子,于是她开始不停歇的分享,你也在不断的提问,在她看来你的提问是对她骄傲的事情感兴趣,她也很开心,很自然的你与她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这样建立了。

3. 6何分析法(5W1H): 6何分析法不是用来提问的,而是在提问之前用6何分析法把面对的事情去思考一遍,你会发现逻辑变得特别清晰,你的封闭性与开放性提问也会更加准确。这种与自我的提问技巧能够取得“复盘化”的效果,而自我提问的目的是发现自己没发现的问题,从而有了能解决更多问题的可能。复盘化是针对惯性思维下手,不断复盘那些早已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词与意识,针对它们提出新的问题,探索更多可能,从而取得提升。


总结:扭转认知偏差,抵抗厌损心理,训练提问思维,掌握提问技巧,你也能成为一个会提问的人,开口即赢!


 

分享美好事物是一种美德,您关心谁就把美好分享给他/她。

感恩无限,祝福满满。


陈教练 编辑

编注: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


网站:www.usmart.com.my

部落格Blog:www.usmart.com.my/blog

优势之友会员:www.usmart.com.my/members

面书:www.facebook.com/usmart.com.my

教练一对一预约热线:https://wa.me/60183934413

2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